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点文章:
庆祝中国医师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医师
加强党建引领,助力“呵护银龄健康市集”活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积极参加2024年“世界家
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工作处陈权余处长到协
关于开展北京市级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专项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国家卫健委郭燕红司长最新发言 | 不得随意打
年检结论通知书
国家卫健委: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规范的开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 部署纪检监察机
健康“益”起来丨慈铭健康节,“胃”你守护
关于切实加强协会会员单位火灾防范工作的通
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五一”假期出行安
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服务函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
关于做好 2022 年国庆节期间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京西休干中心、石景山
热烈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市级社会组织专项工作动员
中共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委员会 关于做好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服务冬奥会工作汇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北京成立
2022消博会— 海南国际大健康保险论坛 邀请
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这个决议特殊重要
北京市社会组织助力北京冬奥会倡议书
热烈庆祝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年检结论通知书
胡波会长和协会党支部获联合党委“百优百先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党支部成员到湖南会馆参
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授予胡波“优秀共产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会长单位举行的 学习贯彻
一组关键词,速读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7月1日为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把党建立在连队上,对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启
党史日历(6月24-28日)
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深切缅怀先烈 弘扬革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协会党支部召开的
陈权余处长到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调研
协会参加会长单位庆祝党建100周年“红色精神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就社会组织工作专程来我协
民政部社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社会团体
党史日历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观庆祝建党百年特展
   
健康管理
健康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生活  
健康管理
行业发展
健康体检
健康评估
党建工作
健康生活
生男生女并不随机
发布日期:2025-07-21 浏览次数:157
生男生女并不随机!哈佛大学最新发现:母亲年龄和基因,会影响孩子性别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2025年07月20日 12: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生男生女各占 50%,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听到大的常识。然而,出生时的性别真真的是一种生物学上的抛硬币(正反面各 50 %概率)吗?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该研究分析了 58007 名美国女性护士跨越近 60 年(1956-2015年)的生育记录,发现了一些有趣且重要的规律:婴儿出生时的性别并非是完全由“运气”决定的随机事件,母亲的年龄和某些特定基因突变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尤其对多孩家庭影响显著。 
 该研究以:Is sex at birth a biological coin toss? Insights from a longitudinal and GWAS analysis 为题,于 2025 年 7 月 18 日,发表在了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 Siwen Wang 为论文第一作者。 
  核心发现一:多孩家庭的“同性别”倾向 
 我们之前认为,每个孩子的出生是独立事件,因此,无论之前生育的孩子性别如何,都不影响下一个孩子的性别,其是男是女的概率应该依然是 50%。 
 然而,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同性扎堆”现象,具体来说,已生育了一个男孩的女性,她第二个孩子是还男孩的概率为 57%,已生育两个男孩的女性,她第三个孩子还是男孩的概率为 58%,已生育三个男孩的女性,她第四个孩子还是男孩的概率为 61%。同样,已生育一个女孩的女性,她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的概率为 53%,已生育两个女孩的女性,她第三个孩子还是女孩的概率为 55%,已生育了三个女孩的女性,她第四个孩子还是女孩的概率为 58%。 
  
 也就是说,对于多孩(三个或以上)家庭,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的情况比“男女双全”更常见。这有力地挑战了“每次生男生女是独立事件且概率相等”的传统观点。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团队在分析时特别排除了每个女性的最后一个孩子,以减少父母人为选择的影响(例如有些人一旦生出了想要的性别,就会选择不再生育),让结果更聚焦于自然生育。 
 核心发现二:母亲年龄的影响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生育时的年龄与孩子的性别有关。与 23 岁之前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相比,29 岁及以后才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只生男孩或只生女孩的概率高出 13%。也就是说,女性初次生育时的年龄越大,“同性扎堆”的情况越显著。 
 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体内环境(例如酸碱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微妙地影响了携带 X 染色体(生女)或 Y 染色体(生男)的精子成功受精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同性扎堆”的倾向。当然,也可能与随年龄增长的激素变化有关。 
 核心发现三:特定基因是“幕后推手” 
 除了母亲的年龄,其基因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研究团队通过了基因组分析发现了“生女”倾向基因和“生男”倾向基因—— 
 在 10 号染色体上,一个名为 NSUN6 的基因的特定单核苷酸多态性(rs58090855),与女性更倾向于生育女孩有关。在 18 号染色体上,一个靠近 TSHZ1 基因的特定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06275),则与女性更倾向于生育男孩有关。 
 这一发现这意味着,有些女性可能天然携带了影响其后代性别比例的遗传倾向。这为理解家族中反复出现的性别模式(比如某些家族男性成员特别多或女性成员特别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 
 总的来说,这项大规模、长期的研究清晰地表明,婴儿出生性别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是影响后代性别比例的重要因素,母亲的特定的基因突变也与生育特定性别后代的倾向性有关。 
 这些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人类生殖生物学的理解,也为未来探索影响性别决定的复杂生物机制开辟了新道路。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自然规律,而非用于人为选择性别。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 
 最后,论文第一作者 Siwen Wang 强调,这项研究用于揭示群体层面的出生性别趋势,并不能用来预测自己下一个孩子的性别。

暂无内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北京市卫健委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总工会
慈铭博鳌国际医院
慈铭健康体检
Copyright 2004-2008 www.beijing-hm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0453号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
   
OEM:2011072722032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