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点文章:
加强党建引领,助力“呵护银龄健康市集”活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积极参加2024年“世界家
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工作处陈权余处长到协
关于开展北京市级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专项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国家卫健委郭燕红司长最新发言 | 不得随意打
年检结论通知书
国家卫健委: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规范的开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 部署纪检监察机
健康“益”起来丨慈铭健康节,“胃”你守护
关于切实加强协会会员单位火灾防范工作的通
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五一”假期出行安
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服务函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
关于做好 2022 年国庆节期间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京西休干中心、石景山
热烈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市级社会组织专项工作动员
中共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委员会 关于做好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服务冬奥会工作汇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北京成立
2022消博会— 海南国际大健康保险论坛 邀请
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这个决议特殊重要
北京市社会组织助力北京冬奥会倡议书
热烈庆祝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年检结论通知书
胡波会长和协会党支部获联合党委“百优百先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党支部成员到湖南会馆参
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授予胡波“优秀共产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会长单位举行的 学习贯彻
一组关键词,速读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7月1日为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把党建立在连队上,对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启
党史日历(6月24-28日)
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深切缅怀先烈 弘扬革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协会党支部召开的
陈权余处长到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调研
协会参加会长单位庆祝党建100周年“红色精神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就社会组织工作专程来我协
民政部社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社会团体
党史日历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观庆祝建党百年特展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社会组织 开展评比达标表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 严格规范社会组
   
健康管理
健康评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评估  
健康管理
行业发展
健康体检
健康评估
党建工作
健康生活
走路时出现这些特征,建议查查心脏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次数:18

       步态、心脏看似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如果从形态、节律、幅度等角度来看,它们的运行“程序”十分相似。

       步态堪称“行走的心电图”,可通过姿势、速度、频率、周期等指标来衡量,并发现健康问题。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郁金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永安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苟波

姿势差,就像心脏结构异常
       郁金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步行时,骨骼是最基本的支撑框架,就像心脏中的纤维骨架;做出提腿、后蹬、迈步等动作时,臀腿、腹部等肌群需要收缩、拉伸,与心肌的收缩、扩张异曲同工;自主神经系统则兼任二者的“总指挥”,使心脏张弛有度、双腿有序交替。
       只有这些“程序”互相配合,才能使心跳、走路顺畅进行。
       孙永安表示,正常情况下,步行时躯干保持在直立位、头部稳定,目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与对侧下肢同步摆动,两腿交替迈步,幅度、节奏保持一致。
       良好的步态要保持动作自然,没有停顿、摇晃等多余动作。

       苟波说,超重/肥胖、运动习惯差、姿势不标准等引发肌肉、关节疼痛时,机体会尽量躲开“痛点”,比如左膝痛时,患者下意识地将更多重心转移至右腿,走路“一瘸一拐”。
       患神经、骨骼等系统疾病时,步行姿势的变化或许是最直观的表现。
       比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等脑病患者可出现“醉汉步态”,行走时左右摇摆、蛇形前进,如同醉酒;痉挛性截瘫可造成“剪刀步态”,患者双下肢交叉前行,走路总“绊脚”;骨骼疾病常伴随关节灵活性受限,会使步态变僵硬,走路总“卡壳”(其他典型异常步态如图)。

       这些不良姿势又会进一步增加关节、肌肉负担,加重疼痛、炎症,增加跌倒风险。

自查步态
       可通过“自拍”,即录视频、照镜子的方式,或请亲友观察,查看步行中姿态是否有异常、脚掌过渡是否平稳、蹬地是否有力。
       如果发现步态异常,比如双脚一深一浅、双臂摆动幅度不一致、疼痛明显,建议及时就医。

步速低,就像心力衰竭
       孙永安介绍,步速被称为“第六生命体征”,与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并列。
       步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直线距离。运动中,机体对供血供氧的需求大,以较快的速度步行时,心肌收缩能力、肺功能都可得到锻炼。
       因此,步速快也意味着心肺功能更强,且具有更高的肌肉质量、骨骼强度,均与健康密切相关。

       美国梅奥诊所一项研究表明,相比步速较慢者,步速超过1米/秒的65岁人群,10年后仍保持健康生活的几率高30%。

       《英国医学杂志•心脏》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步行速度越快,心律失常的风险越低,步速慢则可看作潜在健康风险的信号。

       郁金泰表示,步速过慢,就像心力衰竭,意味着“动力不足”,衰老、肌肉功能衰退、心肺储备下降等都是可能原因。

       如果是正常衰老,步速下降的趋势往往是缓慢而渐进的,而且可通过强化下肢肌力延缓这一进程,比如进行坐站训练、单腿站立等,但若是疾病诱发的,常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步速下降。

自查步速
       判断步速的变化情况,可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10米步行测试”。
       先划定一段10米的距离,以舒适的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并用秒表记录时间,距离除以时间即可得出步速,建议重复2~3次后取平均值。
       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的步速约1.2~1.4米/秒,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步速不低于0.8米/秒。
       如果发觉步速不达标或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并伴随头晕、明显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需警惕心肺、神经系统问题,及时就医。

步频不规则,就像心律不齐
       心率是指1分钟内心脏跳动总次数,步频的测定和心率有类似之处,是指1分钟内双脚落地的总次数,步频不规律就像心律不齐,也暗藏疾病风险;
       比如帕金森病早期会出现“慌张步态”,即步频越变越快、步长逐渐减小。

自查步频
       可选择一块开阔平坦的地面,以舒适速度步行1分钟,记录具体步数,步数除以时间便可得出步频,建议重复2~3次取平均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步频为80~100步/分钟,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步频略有降低,约70~90步/分钟。

       ● 步频较低,常是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肌肉力量不足、关节炎症的表现。

       ● 步频较高,常见于疼痛、帕金森病、某些精神紧张的患者。

       需强调的是,步频忽快忽慢可见于小脑病变、脑血管病后遗症、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等。

       步频还是衡量运动强度的简单指标。通常,健步走的步频保持在100~120步/分钟;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人群,需先开始低强度运动,比如,以50~70步/分钟的速度慢走,待身体适应运动负荷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

步行周期,就像心律
       步行周期是指完成“完整一步”所需的时间,通常是指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重心转移、脚掌推地,在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时结束。
       步行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支撑期和摆动期,与心脏跳动的收缩期(泵血期)和舒张期(充血期)类似。

自查步行周期
       郁金泰介绍,健康成年人在舒适速度下,步行周期为1~1.2秒,只有周期稳定,才可表明机体的神经、运动系统运作协调。缩短或延长对应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通常,步行周期整体缩短,常伴随着步速加快、步长缩短,有可能是帕金森患者的小碎步;整体延长,多是步速减慢的表现,常由衰老、疼痛等因素引发。
       3位专家都表示,正常步态需要健康的机体支撑,日常养护是关键。

       建议每周进行2次抗阻运动,可强化肌肉力量、加强骨质,改善整体步态;

       每周2~3次平衡训练,每次20~30分钟,比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有助改善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同时搭配游泳、骑车、快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提升心肺耐力

       郁金泰强调,虽然步态指标都有简单的自测方法,但无法代替专业的医疗评估:

       建议每隔3个月或半年测试一次,偶尔一次的异常未必代表问题严重,但仍建议及时咨询神经科、骨科、康复科或全科医生,以免贻误病机;如果存在重大健康问题,或需应用辅具或接受神经功能康复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北京市卫健委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总工会
慈铭博鳌国际医院
慈铭健康体检
Copyright 2004-2008 www.beijing-hm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0453号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
   
OEM:2011072722032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