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点文章:
庆祝中国医师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医师
加强党建引领,助力“呵护银龄健康市集”活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积极参加2024年“世界家
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工作处陈权余处长到协
关于开展北京市级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专项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国家卫健委郭燕红司长最新发言 | 不得随意打
年检结论通知书
国家卫健委: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规范的开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 部署纪检监察机
健康“益”起来丨慈铭健康节,“胃”你守护
关于切实加强协会会员单位火灾防范工作的通
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五一”假期出行安
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服务函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
关于做好 2022 年国庆节期间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京西休干中心、石景山
热烈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市级社会组织专项工作动员
中共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委员会 关于做好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服务冬奥会工作汇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北京成立
2022消博会— 海南国际大健康保险论坛 邀请
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这个决议特殊重要
北京市社会组织助力北京冬奥会倡议书
热烈庆祝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年检结论通知书
胡波会长和协会党支部获联合党委“百优百先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党支部成员到湖南会馆参
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授予胡波“优秀共产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会长单位举行的 学习贯彻
一组关键词,速读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7月1日为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把党建立在连队上,对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启
党史日历(6月24-28日)
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加“深切缅怀先烈 弘扬革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协会党支部召开的
陈权余处长到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调研
协会参加会长单位庆祝党建100周年“红色精神
市民政局有关部门就社会组织工作专程来我协
民政部社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社会团体
党史日历
协会党支部成员参观庆祝建党百年特展
   
健康管理
健康评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评估  
健康管理
行业发展
健康体检
健康评估
党建工作
健康生活
压力“促癌”实锤了!5个表现说明你该减压了
发布日期:2025-07-03 浏览次数:95

       如果说突发事件是急性创伤,那长期的慢性压力就像“温水煮青蛙”,会不知不觉改变人的免疫功能,甚至为癌症铺路。

       5月2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的研究提示,压力或是肿瘤的重要帮凶,并揭示了压力诱发癌症的机制。

       对此,记者采访医学专家,告诉你压力是如何促癌的,并教你给心理“泄洪”。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
       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受访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压力大,如同在喂养癌细胞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模拟了人类常见的持续压力源:束缚刺激、慢性不可预测应激、疼痛刺激。

       结果发现,这些压力都会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而这种神经信号可以“关闭”RNA去甲基化酶Alkbh5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癌细胞中m⁶A(一种重要的RNA化学修饰)水平异常升高。

       这些被错误标记的RNA会被癌细胞打包输送给肿瘤周围的神经,反过来刺激交感神经的生长和重塑,为肿瘤的扩张“铺路搭桥”。

       简而言之,压力是肿瘤的“帮凶”。

慢性压力,伤害身体每一个角落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孙春云告诉记者,压力可分为急性压力、慢性压力两种。

       急性、短期的压力会对人们有所帮助,而慢性、长期的压力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慢性压力初期易被忽视,但其危害不只局限于癌症,而是方方面面的。

1、导致「心理」警报
    包括紧张、恐惧、烦躁等焦虑情绪,以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差、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抑郁症状。

2、带来「身体」警报
    长期的压力可导致失眠、内分泌紊乱、血糖血压波动、女性月经失调,削弱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等。

3、引发「行为」警报
     如过度依赖某些行为(如沉迷游戏、暴饮暴食、酗酒)或拒绝社交、严重拖延等。

出现哪些信号,需要警惕可能处在慢性压力中?
       孙春云提醒,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①睡不好觉、②胃口差、③烦躁易怒、④悲观无力感、⑤行为显著改变等信号,就应警惕慢性压力,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疾病。

5个方法给压力“泄洪”

       面对压力“过载”,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建议大家“主动出击”。

正念呼吸,专注当下
       盘腿静坐,肩颈放松,闭目专注于呼吸时腹部的自然起伏,每次练习至少45分钟,帮助思绪沉淀。

先做60分,迭代前进
       一定要摒弃“一步完美”的执念,用70%精力先达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逐步优化至80或100分,让每个阶段压力可控。

想哭就哭,释放情绪
       悲伤痛苦时别强忍泪水,哭泣虽不能解决问题,却是释放压力激素、调节神经递质的“天然解药”。

培养输出型爱好
       比起看书、看电影等输入型爱好,输出型爱好如写日记、画画、弹琴、打球、做手工等,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内心自我。 尤其是如果你身边没有可靠的人能倾诉时,这些爱好就能用来宣泄情感,给心理“按摩”。 

       偶尔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压力持续累积。科学认识其“助癌”风险,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就能将“慢性毒素”转化为可控挑战。

       当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时,记得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北京市卫健委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总工会
慈铭博鳌国际医院
慈铭健康体检
Copyright 2004-2008 www.beijing-hm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0453号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
   
OEM:2011072722032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