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周末和假期,很多人选择了就近找消磨时光。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也是刮起了一股露营风,相信很多没有体验过的朋友也是跃跃欲试。
图片来源:soogif.com
但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蚊虫叮咬,尤其是这种虫子——蜱虫。
什么是蜱虫?
蜱虫,又名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型极小的体外寄生虫,通常喜欢蛰伏在草丛、树木、山地泥土或者寄宿在宠物、牲畜等动物的皮毛之间。
其中,4月到9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也是发生叮咬事件的高发期。
蜱虫本身非常不起眼,附着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面,就像一个小黑点。而吸血后,蜱虫可膨胀至指甲盖大小。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蜱虫的口器相当复杂,存在一些倒刺,一旦深扎进皮肤,难以直接去下,后续处理非常麻烦。
并且由于蜱虫自身会携带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果发生长时间叮咬(超过24小时),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疾病。
蜱虫的危害
由于蜱虫叮咬初期可能仅会表现为红肿,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让你感觉瘙痒或者疼痛,所以很多人甚至没察觉到被咬。
再加上很多人对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蜱虫叮咬后一直附着在皮肤上吸食血液。
而长时间的蜱虫叮咬可能会传播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出血热等,严重的话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如何快速识别蜱虫叮咬?
一旦在户外发生了叮咬事件,可以通过这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蜱虫叮咬。
图片来源:soogif.com
1、叮咬处黑点像痣一样
蜱虫用前肢和口器咬住皮肤后,甚至会钻入真皮和皮下组织,仅留黑色的尾部在皮肤表面,看上来就像是一个黑痣。
2、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
蜱虫叮咬会造成比较重的炎症,因此叮咬处的周围会出现红肿,同时可能会有痛感、痒感,也可能没有感觉。
3、叮咬处皮肤质地坚硬
出于蜱虫的性质,被叮咬的皮肤表面摸上去会有硬硬的感觉。
正确处理蜱虫叮咬
如果发现了确实是蜱虫叮咬,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能强行拔除虫体或者直接用手捏死,这可能会导致皮肤被撕伤或者导致蜱虫口器折断在皮肤内部,从而导致过敏或引发感染。
根据美国CDC的建议,正确拔除蜱虫的步骤应该为:
1、使用吸嘴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夹住蜱虫的口器部分;
2、均匀用力、缓慢地垂直向上拉,不要扭动或者猛拉,以免造成口器残留或刺激蜱虫分泌唾液;
3、拔除后,用酒精或肥皂水及时清洗伤口;
4、可以将蜱虫浸泡在酒精中或者放入密封容器储存,以便需要就医的情况下方便医护人员鉴定蜱虫类型;
5、如果不需要保存,可以将蜱虫丢进马桶里直接冲走。
图片来源:soogif.com
如果自己无法完整拔除,或者在叮咬后的30天内出现了以下不适症状:
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蜱虫叮咬的措施
尽管蜱虫叮咬可能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但出现重症的情况还是少数,因此需要重视但是也不用过分恐慌。
在出发去户外活动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接触蜱虫的几率。
图片来源:soogif.com
1、避免在蜱虫栖息地停留或坐卧,避免草丛、灌木丛。树林等。
2、建议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和靴子、佩戴帽子,尽量减少裸露部位。
3、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驱虫喷雾,比如避蚊胺、派卡瑞丁、柠檬桉油(OLE)、对薄荷烷二醇(PMD)等等。
注意: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应使用任何驱虫剂(可使用蚊帐物理遮挡),3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含有OLE或PMD成分的驱虫剂。
4、回家后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用热水清洗衣服并高温烘干。
5、仔细检查装备器材和宠物是否携带蜱虫。
最近正是适合外出游玩的时候,尤其是喜欢露营、养宠物、带小孩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